能让教员佩服的人很少天牛宝。
教员没读过军校,但带兵打仗的能力没人敢小视。
说起军事,既是一门课程,也与人的天赋有关。
军事院校科班出身的,不一定比得上没读过军校的人。
常凯申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,军事专业科班出身,但在没读过军校的教员面前,常凯申却没赢过。
军事既是专业,也被人称为“艺术”,其实军事涉及因素很多,既有人的因素,也有客观环境因素。
教员军事能力之所以厉害,与他长读史书有关。
教员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很熟悉,也都有自己的深度分析和点评。
在军事上,教员佩服两个历史人物,除了他们能打以外,还有其他因素。
这两个人,一个是,一个是。
教员曾说: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,其次则朱元璋耳”。
教员也给李世民和朱元璋进行了排序,朱元璋排第二。
李世民自不必说了,他是李渊儿子中最擅打的一个儿子。不过玄武门之变,却给李世民留下污点。
那么朱元璋为何得到教员如此高的评价呢?天牛宝
历史书籍大都由皇家编撰,所以记载帝王文字很多。
秦皇汉武也曾进入教员的诗集中。
教员评价朱元璋很高。一方面,朱元璋出身贫寒之家。从寺庙的小和尚,到起义军将领,再到开国皇帝,朱元璋开创基业,既有机遇的一面,但更多的还是他的能力。
另一方面,朱元璋懂人性。这是一代帝王开创霸业必备的条件。历史上项羽等之所以实力强大,最终没当上皇帝,与他们个人因素很大,没格局,不懂人性,导致霸业失败。
李世民是皇帝国戚,成功的几率当然比朱元璋要大。
朱元璋要想成功,他不仅要扫平所有阻碍,更要降服一些人。手里没人,单靠自己很成功,需要有一群高人围着你转。
所以,朱元璋开创基业的每一步,都如刀尖上行走,稍有不慎,就会前功尽弃。
并不是老天眷顾他,这的确与能力有关。
历史上有文化、有能力的皇帝很多,要论文化,朱元璋没啥文化,比起那些历史能诗能画的皇帝来说,朱元璋就是文盲一个。
但有文化的保不住江山,没文化的却能开创江山。
朱元璋正是起义过程,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真本事,他善于总结经验,通过无数次大小战斗,也成就朱元璋的大胜利。
明史对朱元璋评价很高,有一句叫“次第经略,绰有成算”。
有哪些事让朱元璋能力让教员佩服呢?天牛宝
朱元璋在成就霸业之前,其实他的竞争对手有很多,比如、等人。
朱元璋的对手无时不想把朱元璋吃掉,朱元璋也时刻想灭掉对手,及早奠定霸业。
明朝朱家霸业与历史规律不太一样,朱元璋是从南往北打下江山。
陈友谅和张士诚是江南两个最大武装力量,如果不灭掉陈张二人,朱元璋根本无法向北拓展。
当时朱元璋的手下曾建议先收拾张士诚。
因为张士诚离得朱很近,打掉张士诚,对朱元璋来说,就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危险。
但朱元璋却不同意,他舍近求远,选择先打陈友谅。
为什么朱元璋如此选择。
这就是朱元璋长期征战中,早就具备了对人性的揣摩。
朱元璋有过这么一句话:“志骄则好生事,器小则无远图,故先攻友谅”。
他认为陈友谅这个骄傲自满,而张士诚没什么格局,肚量小。如果打张士诚,陈友谅会来救援;但如果打陈友谅,以张士诚的格局,他必然会选择自保,不去救陈友谅。
果然如朱元璋判断, 先打陈友谅后,张士诚当了缩头乌龟。
打掉陈友谅,再收拾张士诚,朱元璋实际上就完成了霸业的90%。
朱元璋打陈张二人时,如果不把握两人特点,贸然打,成功率很低,也将影响朱元璋的霸业,很可能断送了他前期取得的成果。
要知道,陈友谅、张士诚的实力也很强大。
实力大,并不一定就成就霸业。
常凯申比教员实力强大,但最终败在教员手下。
为什么?
常凯申懂军事,但不懂人性,更没有格局。
红一、四方面军会师时,张国焘野心就暴露了,企图以自己的实力,另立中央,最终身败名裂。
张国焘名校毕业,但没格局,更没信仰,这一点早被教员看透。
朱元璋通过人性,在打陈张二人决策上,他就有十足把握?
朱元璋是提着脑袋一路杀过来的,他当然会相信自己的判断。
一个人格局有多大,事业有多大。
朱元璋不知道什么格局,但至少他能识人,会用人,也听取手下那句“广积粮、高筑墙、缓称王”。
这既是谋略,更体现了一个人格局。
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。
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